发布日期:2025-10-12 21:45 点击次数:69
丘吉尔曾感叹:在巨大的北美野牛和毛熊中间,坐着一只可怜的英国小毛驴。
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,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。
那时二战尚未结束,但丘吉尔已经敏锐地察觉到,英国在这场强者的游戏中正逐渐失去往日的地位。
英国人曾经坚信:
“大洋洲有我们的牧场,阿根廷和北美有我们的牛群,秘鲁送来它的白银,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;
印度和中国为我们种茶,而我们的咖啡、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。”
这种唯我独尊的心态,使英国高层对其他国家抱有习惯性的藐视。然而,现实却是残酷的。
较早的警示其实在1901年2月就已经出现。
展开剩余78%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·卡内基将他的钢铁公司以4.92亿美元出售,随后组建了人类历史上头一家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——美国钢铁公司。
英国《培尔美尔报》当时惊恐地发现:
仅卡内基钢铁公司一家的年产量,就超过了英国全部钢铁产量的3倍以上。与此同时,德国也在1900年取代英国成为欧洲头部的机器与钢铁制品出口国。
但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二战期间。
1938年,英国还拥有40亿美元的黄金与外汇储备,到了1940年,只剩下10亿美元。
丘吉尔不得不向罗斯福求援,而美国开出的条件却近乎勒索。美国要求英国在72小时内将众多重要公司的股份转让给美国。
这些公司都是英国民族工业的脊梁,一家世界榜一的人造丝公司账面价值1.28亿美元,摩根公司却只给了英国人5400万美元,转手就在市场上卖了6200万美元。
这还没完。钱不够?美国又盯上了英国的海外基地。
英国不得不出让洪都拉斯、福克兰群岛、圭亚那、纽芬兰海岸等地的基地,换来的是五十艘新旧搭配的军舰,以及债务减免。
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更是给了英国致命一击。
英国代表、学者凯恩斯本想为英国争取利益,却被美国老政客哈里·怀特耍了个花招。
怀特把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条款藏在复杂协议里,趁凯恩斯参加另一场会议时强行通过。等凯恩斯发现,为时已晚——美元霸权就这样建立了。
二战结束后,英国人还在为胜利欢呼,殊不知自己的帝国已经岌岌可危。
1945年的大选结果让人意外:带领英国赢得战争的丘吉尔被赶下台,英国人为了土豆和午餐肉,选择了承诺发福利的艾德里。
艾德里确实发福利了,但钱从哪来?他把帝国卖了。
将巴尔干各国卖给斯大林,带着英国加入北约接受美国指挥,在巴勒斯坦撤军,放任印度脱离……帝国被换成午餐肉,被英国人一口口吃掉了。
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让英国认清现实。埃及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国有化,英法出兵干涉。
战场上节节胜利之时,英国同时接到了来自美苏的压力。美国婉转反对,苏联直接威胁——英国需要退出苏伊士。
时任首相艾登愤怒于美国的背叛,却无力还击。
世界榜一的英国海军?一部分船被艾德里换成黄油,剩下的被工党拆了。
印度独立了,澳大利亚跟了美国,加拿大偏远难治,白人南非被踢出英联邦。
对普通英国人来说,现实的打击更加直接。
英国的食物配给制从1940年一直持续到1954年。1949年后,才按品类逐个解除限量供应。英国工人的工资比曾经的战败国德国还低。
时间来到1964年,威尔逊当选英国首相。
面对英镑贬值、罗德西亚独立、爱尔兰独立等问题,他的态度是:贬值就贬值吧,独立就独立吧,英伦三岛还在就行。
美国让加入欧共体?加。给披头士授勋,听听音乐多好。至于什么日不落帝国,和我有什么关系?
1976年3月16日,哈罗德·威尔逊发表辞职公开信,自称因为感到倦怠而辞去首相职务。首相累了,不想干了,找别人吧。
但帝国余晖偶尔还会闪现。1982年的马岛战争,英国倾尽全力打赢了。但这场毙伤阿军一千多人的战争,英军消耗了约1.5万吨弹药。
海军维持特混舰队人员的生活运转,每天就要花销900万美元。整个战争,平均每小时要消耗1207万美元。
马岛战争暴露了一个无情的事实:英国能赢,不过赢得如此吃力,如此昂贵。
1901年美国钢铁产量超越英国时的震惊,二战期间被迫变卖祖产的心酸,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屈辱,1960年代面对殖民地纷纷独立时的无奈。
这一系列的事,已经让英国一步步意识到,自己再也不是那个能单独掌控全球命运的大国了。
曾经的日不落帝国,在美苏两大巨人的阴影下,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:下棋的人变成了棋盘上的棋子。
发布于:福建省